您好,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!
当前位置: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» 站长资讯 » 最新资讯 »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

【视评】AI时代了,假院士怎么还能蒙混过关

来源:头条 浏览:6次 时间:2025-08-10

在人工智能都能写论文、验真伪的2025年,一位自封的“中国科学院院士”阮少平,却大摇大摆走进全国中小学、医院和企业。荒诞的是,戳穿他的骗局只需两分钟——打开中科院官网,输入“阮少平”,按下搜索键。

这事儿让人想起两千多年前“指鹿为马”的闹剧。赵高把鹿牵到朝堂上,硬说是马,大臣们要么跟着附和,要么装聋作哑。不是大家眼神不好,而是比起真相,更怕得罪权威。如今阮少平这出戏,其实是换了个马甲的“指鹿为马”。

学校请“院士”撑场面,显得自己有档次;医院拉“专家”站台,好让患者觉得靠谱;企业找“权威”背书,方便给产品涨价。大家心里或许也犯嘀咕,但谁也不想第一个戳破——万一是真的呢?得罪了可不好办。

古代方士徐福骗秦始皇能寻仙药,至少还得乘船出海演场戏;江湖术士装神弄鬼,总得准备点“油锅取钱”的把式。而今天的“阮院士”,仅靠一张印满头衔的名片和PPT,就敢自称“解放军少将”“火神山医院政委”“水浒阮小七二十七代传人”。

更荒诞的是,骗子的“履历”居然靠“滚雪球”越滚越大。第一次在小学讲过话,下次就能对外宣称“曾任某名校教育顾问”;在医院露过回脸,转头就成了“某权威医疗机构特聘专家”。说得越多,信的人反而越多。主办方们拿着骗子之前的“活动记录”当佐证,互相抄作业,连最基本的“官网检索”都省了,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现代版“皇帝的新衣”。

AI都能情感对话了,我们却连个人身份都懒得查?说到底,不是技术不够,而是心态出了问题。大家对“院士”“少将”这类头衔的迷信,已经到了不问真假的地步。就像商场里标价“限量版”的商品,哪怕是高仿,只要标签够唬人,总有人愿意为虚荣买单。

阮少平迟早会露馅,但只要这种“唯头衔论”的心态不改,还会有李少平、张少平冒出来。下次再遇到“大人物”,不如先打开官网搜一搜——毕竟,比起崇拜一个假头衔,承认自己懒得核实真相,可能更丢人。

文字/金妮

视频/陈久菊

编辑 李海钦

二审 伍少安

三审 蒋叶俊